1月3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雄药物“瑞维鲁胺”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显著优势。相较于常规方案,接受“瑞维鲁胺”加内分泌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痛苦更少、生存质量评分更高。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自然》子刊,影响因子39.3)刊登了这项研究。这也是叶定伟教授团队引领我国泌尿肿瘤医药器械“国产化”发展的又一项重磅成果。

叶定伟教授团队正在帮患者看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供图

叶定伟教授团队不仅在前列腺癌国产药物自主研发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前列腺癌手术器械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的飞跃。其团队凭借丰富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经验,领衔研发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模块化手术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为国产机器人手术平台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与此同时,团队基于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与西方患者的差异,领衔国产药物的全程临床试验和药物上市,确定了前列腺癌治疗的“中国方案”,而今领衔国产手术机器人研发,标志着我国泌尿肿瘤医药器械“国产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统计数据显示,历时20余年攻关,叶定伟教授领衔团队建立并推广的“基于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体系”,使医院前列腺癌整体(含早、中、晚期总人群)五年生存率提升至82.6%,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进展期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数据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叶定伟教授个人前列腺癌手术早已突破10000例,近年来团队已装备多台国内外手术机器人系统,连续数年机器人前列腺癌手术量破千例。

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状况较发达国家有差距

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增长最快的瘤种,也是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发病最多的瘤种。在上海,其发病率已经位居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三位。

叶定伟表示,我国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比例低,超过5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经到了进展期,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患者整体五年生存率不足70%,低于欧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整体五年生存率。

“外科手术是根治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泌尿肿瘤外科手术的主流方式,其中机器人辅助手术以其卓越的操控性、缝合精度和吻合能力突出,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肿瘤的手术治疗。”叶定伟进一步指出,然而,目前占主流的进口机器人系统成本高昂,我国机器人手术面临需求高、安装不足、成本昂贵等多重挑战,受益患者人群受到一定限制。

此外,对于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一般以抗雄激素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方法为主。但目前临床常用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均基于西方人群的特征研发。临床亟需研发出适合中国人群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填补我国原创抗雄药物的“空白”。

为解决这些难题,叶定伟教授团队聚焦中国前列腺癌人群,开展一系列我国原创的泌尿肿瘤医药器械研究。

验证前列腺癌国产药物的疗效

早在2022年,叶定伟教授团队就开展了一项随机、三期临床试验,对比了“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与“比卡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在高肿瘤负荷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证实“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效果优异,使患者的影像学进展风险降低54%,死亡风险降低42%,显著改善了高肿瘤负荷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该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瑞维鲁胺”在中国于2022年获批用于治疗高肿瘤负荷的前列腺癌,并成为我国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常规用药之一,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影响因子41.6)。

基于前期研究,团队持续开展原创研究,验证“瑞维鲁胺”在改善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证明其在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会生活功能恢复方面的卓越效果。

上述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刊登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研究成果显示,在高肿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与接受比卡鲁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瑞维鲁胺+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在最严重疼痛强度恶化时间、疼痛干扰进展时间、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等多个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独创“复肿技法”结合机器人手术系统,精准解除病痛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叶定伟教授团队还自主创新并总结适合国人身体构造特征的手术技巧,开发出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复肿技法”。通过五个关键手术步骤:结构辨认、性功能保护、控尿功能保护、止血防渗、盆底重建,在最大化肿瘤根治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安全。

独创性的“复肿技法”结合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系统,成功为大量前列腺癌患者精准解除病痛、保留了功能、恢复了正常生活。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早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近100%,控尿功能恢复率达97%、性功能恢复率超70%。

为了提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普及率,改变当前机器人手术系统以进口系统为主、手术费用高昂的现状,团队还致力于国产模块化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2023年,完成了国内首创的模块化“海山一”手术机器人系统“首秀”,这也是团队主导牵头开展的“海山一”全国多中心大型手术器械临床试验的第一位患者。

叶定伟教授及其团队从“海山一”成型之初,就开始参与机器的调试、模块改进,并基于临床实践不断提出改进需求。利用在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完善迭代“海山一”的功能,使之由“一台机器”慢慢向“优秀的手术平台”转变。

如今,全国多家手术团队与复旦肿瘤泌尿外科团队一起,在临床试验的框架下先后使用“海山一”完成了60余例机器人辅助手术,验证了该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机器稳定。

“作为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模块化手术机器人充分发挥了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泌尿系统肿瘤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可操作性,这些优势更适合我国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推广应用。”叶定伟表示,相信这些配备新技术和新功能的新一代国产手术机器人有望提高机器人手术的普及率,降低整体成本,最终使我国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