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也就是2035年,我国将建成教育强国,这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给出的时间表。
那么这十年,具体要怎么做?对此,《纲要》也给出了路线图。这份路线图涉及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们关心的话题。
《纲要》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具体怎样扩大、如何均衡?
《纲要》中强调“职普融通”,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具体怎么融、如何通?
此外,《纲要》中还提出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何为急需学科?如何超常布局?
首先来看最让家长们焦虑的“升学”问题。特别是中考,有些地方甚至有“中考难于高考”的说法,这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普通人消费需求和百姓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此外,《纲要》提出“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具体怎么扩大?扩大多少?能多大程度缓解升学焦虑?
甘肃酒泉市下辖7个县市区,共有初中31所,普通高中15所。在2024年以前,约69%的初中毕业生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4%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的职普融通班参加高考。
2024年,酒泉市成为全国7个中考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后,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通过改扩建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教师编制等措施,不断提高高中招生比例。当年,普通高中和职普融通高中班学位供给达到了90%,也就是说,每100个初中毕业生,有90人能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
甘肃省酒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潘建军:2024年,基本上实现了人民群众子女上高中愿上尽招的目标,大幅度地缓解了因为升高中而带来的焦虑。
山东省潍坊市不久前印发通知,对中考政策进行了多项优化调整,
将考试科目精简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与化学、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六门,其中,道德与法治调整为开卷考试。
此外,将历史、地理、生物学列为考查科目,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等级成绩用作中考录取底线参考和设置。
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列为考核科目,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体现。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校长 高克林:家长和老师们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改革后,轻负优质教育从理想照进现实。
一条分数线,五所中学均分生源
加大学位供给,减少科目考核,一增一减,都是缓解升学压力的实招。在升学过程中,让大家感到焦虑的还有一个均衡的问题。多考一分,就可能去到更好的学校,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此,《纲要》中特别提到了“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
“均衡派位”是怎么派?上哪个学校和考试分数是什么关系?
河南新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王忠玉:我们五所公办高中共录取学生7000人,录取分数线完全一样。比如,2024年公办普通高中录取情况,每所公办普通高中录取了1400名学生,把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每一组中再把学生平均分成五份,高中校长以摇号的顺序确定录取的名单,这五份学生生源质量一模一样。
全市五所公办高中,仅一条分数线,王忠玉告诉记者,他们这样做的基础是,五所高中已实现资源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河南省新郑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 祖瑞苒:我从9年级时就知道,我不论分到哪个学校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学习资源,还有环境等方面都是差不多的。
王忠玉介绍,早期高中分层办学,造成校际差异大,一中强、二中弱,学生升学压力大。为改变这种状况,决定实行“新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模式”。
一是加大高中建设力度,投资2.4亿元迁建新郑二中,投资2.5亿元扩建新郑三中、新郑高中和实验高中,五所高中办学规模一致。
二是调衡高中师资。
三是改善高中办学条件,配备了现代化功能室,更新班班通、智慧校园等设备,促进各高中办学条件基本相当。
王忠玉表示,将学生平均分配到五所高中,学生不管在哪所高中都能接受到一样的教育。家长们也慢慢地接受了这种中招制度改革。
综合高中——职普自由选择,双向流动
职业教育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纲要》中强调“职普融通”,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侧重点不同,怎么融、如何通?学成之后能获得怎样的学历?会有怎样的发展?这都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此次,《纲要》中提出了一个不为人熟知的词——综合高中。在综合高中里,孩子们既有文化类的课也有技能类的课。他们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记者对四川天府新区的一所高级中学进行了探访,这里的党委书记说,综合高中打破了职普的壁垒。壁垒是如何打破的?
走进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会被学生们的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课表所吸引。
据介绍,学校目前开设的课程有480余门,包括文化基础类必修课程;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编程设计、数字媒体等技能素养类;劳动教育、艺体科创等德育成长类活动课程以及职业倾向类体验课程。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 何吉永: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一生一课表,高一是播种学程,高二是定向学程,高三是圆梦学程。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以及经过职业体验以后,可以选定普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成立于2023年,由太平中学和天府新区职业学校两所学校整合而成,是成都市第一所综合高中。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 何吉永:我们这个学校是全新修建的,把一所中职和一所普高完全融合,实现学校的领导班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学生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一种全新的融合式的综合高中。
这种全新的高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非常适合中考结束后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间犹豫不决的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在职普之间自由流动。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校党委书记 何吉永:在高一的时候,应用型的学生有100多人选择到学术型,同时,学术型也有100多人选择到应用型。家长传统上总认为职教的学籍不如普高的学籍,综合高中打破了职普的壁垒。
职业教育“含金量”不断提升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国家不断出台举措。
一方面,是打通高职院校学生学历上升通道。就在本月,教育部新公示一批拟开设的职业本科院校名单,自2019年起,我国已设立50余所职业本科大学。
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根据《纲要》部署,将加快推动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等。
此外,《纲要》还明确,“新增教育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我们注意到,在以往的文件中,相关表述是“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从“倾斜”到“加大”,意味着什么?又将对职业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 许建领:“倾斜”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纲要》提出新增教育经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这种表述表现出更强的经费支持力度,对于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重要。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93年创建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6月,教育部批准设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从高职到本科,离不开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2024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经费预算达到了33亿元,超过了广东省一些老牌普通高校。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 林宇:职业教育培养成本比普通教育高,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加大投入是必须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改善学校的师资条件,我想这个是很急迫的。试想一个家长,看到这样的学校基本的条件,不管他懂不懂,他第一印象是不是愿意、也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过去。
除了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就是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纲要》明确,
要积极推动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录(聘)、职称评聘、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落实“新八级工”制度,以技能水平和创造贡献为依据,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 王新波:它特别类似于职业教育以前止步于专科,“天花板”就是专科,现在我们开始打通它的本科层次,吸引技能人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延展他的道路,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怎么布?
19日发布的《纲要》中,还提出要“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我们知道,高等教育的布局调整,其实一直都在进行,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国高校就增设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调整力度不可谓不大。
此次《纲要》专门提出“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目的是什么?哪些专业是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具体怎么布?怎么超常?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全世界事实上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这一时代,我们在新的科技,尤其是在新工科、新农科等方面,都要谋划和发展一些新的专业、新的学科来适应这个时代科技和国家现代化的需求。
当下,低空经济市场正迅速扩容、蓬勃发展,这也是一个面向全球竞争的新兴产业,我国不少高校已相继设立例如无人机等相关专业。但在过去,基本处于各自为战和就米下锅的状态,都是从各自学校相对单一的学科基础上衍生而来。
为了能够更有力地聚焦于国家战略需求,教育部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六所高校专门研究申请增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六所高校对涉及低空产业的专业内涵和领域进行梳理,从低空运载、空中管理到低空经济的运用,确定了整体方向,然后结合各自所长和地域特色,协同制定了“低空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 钱政:北京邮电大学侧重低空的交通管理,包括空中管制等信息方面的。广东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比较迅猛的地方,因此华南理工大学更多的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优势是低空运载,后面支撑条件建立起来之后,想把和低空相关的所有的维度都纳到这里进行建设,从国家顶层来设计,才真正有可能符合我们国家的需求。
超常布局,还要突破按部就班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从实际出发,满足科技与产业的紧迫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统计研究所所长 马晓强:我们很多超常规的布局都打破了过去那种一步一步的模式,从本科学校建起硕士点、博士点,这样培养人才。现在直接超常规,是把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头部企业和整个市场结合起来,需要什么人超前布局,直接办博士点,然后再打破原有的这种格局。
(总台央视记者 潘虹旭 高晨源 姬强 马力 吴汶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