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结直肠癌是我国消化道第一大癌症,而不少结直肠癌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肠息肉也经常在肠镜体检时被发现,称得上一种常见疾病。当前,从临床上来看,肠息肉的发生率也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那么,面对肠息肉,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肠息肉呢?一旦发生肠息肉,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我带大家来了解下。
一、什么是肠息肉呢?
肠息肉是一种生长在肠黏膜表面的赘生物,临床指的是肠黏膜表面所有的隆起性病变,在组织病理没有明确之前,统称为肠息肉。肠息肉直径可以从几毫米甚至到十几厘米,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结肠是肠息肉的主要发生部位,其中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多见。
二、肠息肉与哪些因素有关?
常见的有:
饮食: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进食高蛋白、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或者腌制的食品及低纤维性食物可增加结肠息肉的发生率。
遗传: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者家族成员中有结肠腺瘤史,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肠道慢性炎症: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者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感染,如:肠结核、肠阿米巴等。
胆汁代谢紊乱:常见于胆囊切除术后,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导致患者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三、肠息肉有哪些常见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息肉,早期没有明显的或者是仅有轻微的症状,仅仅在体检肠镜时发现或是在常规就诊检查时偶然发现。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如下情况:
便血:大便表面带血,或间隙性便血,多为鲜红色。
大便习惯、性状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有的会有大便不成型、变细、带粘液等。
其他:有腹部不适感,或隐痛等。
四、如何知道有无患结肠息肉?
最直观的检查就是清洁肠道后结肠镜检查,一方面可明确诊断,另一方面可进行镜下治疗;对于不耐受结肠镜检查者可行钡剂灌肠后腹部X线检查或者仿真CT检查,但这些检查无法明确病理及进行治疗。
五、结肠息肉常见分类及癌变概率
1、增生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多分布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多发,大小不一,直径很少超过1cm,呈球形、半球形或扁平状,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增生性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2、腺瘤
是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病理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管状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癌变率在1%-5%左右。
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大多数为单发。一般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有蒂。表面可呈绒毛状或小结节状突起,暗红色,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分布以直肠最多,乙状结肠次之。其癌变率比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混合型腺瘤: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也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3、炎症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又称为假性息肉,是由于肠粘膜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出现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常为多发,直径多在1厘米以内,病程较长者,直径可增大。形状长而窄、蒂宽而远端不规则,也可呈粘膜桥,两端附着于粘膜,中段游离,似桥状。
还有一种是结肠锯齿状腺瘤,是一种介于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之间的结构类型,表面为锯齿状。好发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很少会癌变。少见的肠息肉还有淋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家族性腺瘤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黑斑息肉病(Pen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家族性疾病)等。
六、治疗
腺瘤具有不同的恶性潜能,被公认为肠癌的癌前病变。从癌前病变进展至癌,即“腺瘤-癌”是一个长时期的慢性过程,至少5年,平均10-15年。息肉的癌变率和息肉大小呈正相关的。不完全统计发现小于1cm的1.3%恶变,1-2cm之间的腺瘤仅9.5%恶变,大于2cm腺瘤的46%恶变。
临床治疗分2种: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1、内镜下治疗:内镜下切除癌前病变,是一种微创治疗,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方法主要有四种,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形态或者病理。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常用于切除广基的息肉、无蒂息肉或者带蒂的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用于切除较大范围的病变、粗蒂息肉或者早癌。
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非接触性凝固技术,通过电离的氩离子体,对病变组织发挥凝固作用,也可用于术中止血。
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包括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和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常用于比较小的息肉。
2、手术治疗
临床上所见到腺瘤直径大多在2cm以内,切除后仍定期随访,注意新腺瘤发生。对有原位癌变的腺瘤,局部切除定期随诊即可,不必扩大手术。但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外科治疗。
肠息肉内镜下无法切除的,需要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如果肠息肉切下标本病理发现已经浸润的比较深,或者说是有一些周围其他部位的转移,建议外科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该段肠管避免肿瘤的发生。
七、肠息肉能治愈吗?
通过内镜检查方法可彻底清除肠息肉,则可以治愈。但是肠息肉与多因素相关,主要与基因有关,即遗传易感性,使得息肉易于生长,在每次检查中,看到的息肉已经被切除,但很快在肠的其他部位会出现息肉,新的息肉需要再次切除。因此,如果有肠息肉史,则需要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八、如何预防肠息肉
清淡均衡饮食:尽量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如胡萝卜、红薯、燕麦等。减少红肉的摄入,如:牛、羊及猪肉。避免加工肉类及腌制食物的摄入。还需戒烟限酒。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及腹泻。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劳累,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检查:尤其是有家族性的结直肠癌史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人,需定期进行电子结肠镜的检查。
总之,为了自己的肠道健康,肠息肉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肠道问题。如有相关症状或疑虑,请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治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