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中国经济2024年的观察总结,以及对2025年的趋势预判,经济学家何帆用了“为了不下牌桌的创新”。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所谓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何帆认为,其本质仍是创新,以创新丰富供给、提升供给,以供给创造消费、激发新动能。

  “未来会有几个确认无误的关键‘变量’,第一是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老龄化,第三是中国企业真的出海了。”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在何帆看来,现在还处于“看得见、摸不着”的阶段,在新旧动能转化期,从个人到企业往往需要“熬着、撑住、不下牌桌”;一边降本增效活下去,一边朝着创新的方向探索和积累。



  “这是一个先下山,再上山的过程。与高速增长时期相比,坏消息是你的机会变少了,好消息是你沉淀下来的资源变多了,当开始对原来资源进行新的组合利用时,创新就来了。”2025年新年伊始,何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

  NBD:你认为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革命”主要是哪些新技术?

  何帆: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三方面。人工智能此前大家讨论比较多,其实电动汽车的影响面更大,未来基本会影响所有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正如智能手机对传统翻盖机的替代,汽车由代步工具变为了人们的移动生活空间。此外,我特别看好新能源,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牛的技术,但一旦新能源全面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这种革命性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所有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原始推动力都是能源,电动汽车、人工智能背后的终点也是能源。

  NBD:“老龄化”普遍被认为是负面因素,你为何提出老龄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一大“风口”?

  何帆:中国的老龄化分为两个阶段,婴儿潮的一代(“60后”)已经变成老人,而这部分人是目前的消费主力,是少有的收入没有下降的群体

  中国90%的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而我们现在的很多产品,没有跟上这部分的消费需求。比如,原来高速发展期的房地产行业,房屋产品基本上各方面的设计都不符合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地板太滑、进门太窄⋯⋯70岁以前都可能面临一次房屋装修,这里面就能派生出很多需求,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房屋升级换代的速度会超过我们的想象。

  除了制造业,服务业也面临巨大机会。居家养老意味着需要居家照顾,如何帮老人洗澡?怎样带老人看病?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事情特别多,能衍生出很多的服务类的“首发经济”。它们不像原来房地产那样的高周转、高杠杆,“大西瓜”般的商业模式。但它会有无穷无尽捡芝麻的机会,而且芝麻的利润很高

  NBD:中国企业出海已不是最近的新情况,为何你用了“真的”两个字,来定义这一轮的出海?

  何帆:原来只是出去试试水,出海为了把东西卖出去就行,生产链条还在国内。这次是“真的”出海了,需要全面去适应海外当地的供应链管理、法律体系、各种非政府组织以及当地的劳动力管理。到最后逼出来的,就是中国真正的跨国企业成长起来,它们带来的,将是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未来一个巨大的趋势,就是中国的企业找到与国外产业链的配合,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少,但全球制造业的“中国浓度”会越来越高,全球制造业都将打上一个中国烙印

  NBD:你前面说了三个“新风口”,都关乎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扩大投入。但2024年、2025年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压力,应该怎么办?

  何帆:上面说的三条路,是肯定要走下去的,但三个巨大的风口现在确实是“看得见、摸不着”。创新存在试错成本,我觉得企业要准备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我先别想着远方的事情,我先解决怎么活下去的问题。先降本增效,把当下这段时间熬过去,先不搞创新

  第二套方案,是边下山边上山。原来你已经站在一个小山的山顶上了,好消息是你看到了后面还有别的山头,比你现在的小山顶更高、更牛、光芒万丈,但坏消息是你想再上山就必须先下山,你要走到峡谷的最深处。

  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行业和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你得准备退步了,下山了,你心里会很难受。有的企业就提前退场了,可如果不下牌桌,恰好下山的过程,你可能可以超越对手;好的下山策略是,一边看脚下的路,一边判断接下来的路。这就是所谓的“平稳的转型”策略。



  NBD:“先下山再上山”再上山的企业,有没有具体案例?

  何帆:有一家钟表厂,经过数十年沉淀,它在这方面的制造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可是后来行业衰落了,它怎么办?是选择退场,还是再想想办法?钟表的订单接不到,它的产业链资源还在,它去接其他各种活,给手机做零部件、给无人机做零部件,尝试了很多不同行业,活了下来。

  后来,遇到发射商业火箭的公司,这家公司在考虑火箭喷嘴的一个零部件制造的问题。以前当商业火箭的制造量增大后,能不能找一家大规模生产精密零部件的企业来供应,将成本降下来?这家火箭公司在网上检索,找到这家钟表厂。打电话过去问,钟表厂说,你们这个订单我们能接,但你们的要求苛刻,我们只能报一个比较贵的价格,你们看能不能接受?结果拿过来一看,钟表厂的报价是火箭公司原来价格的十分之一,而且精度还比以前更高、速度更快。

  这样的真实案例在中国很多,你苦思冥想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别人行业是天天做,不同行业相互做乘法,实现“先下山后上山”

  NBD:咱们前面谈了企业、行业发展“首发经济”的路线,如果一座城市要发展“首发经济”,有什么建议?

  何帆:我觉得关键还是如何聚集创新创意。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已经有的制造业专业分工情况下,给“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基本上大局已定,坐等他们继续生长出来就行。另一方面,是服务业的创新。这其实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太擅长做的。从政府到企业,都特别会创造供给,但不太擅长发现需求。

  包括沿海地区那么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他们对需求是无感的。订单给你什么,你就做什么。所以为什么直播带货火起来,并且作为渠道收获了我认为不正常的议价能力,因为它们具有和用户直接沟通的能力。所以很多创新要从如何发现需求的层面中找机会

  NBD:除了企业积极发现需求,服务业的新活力还将蕴藏在哪里?

  何帆:一座城市到底有没有活力,取决于能否吸引年轻人,包括“流浪青年”。他们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做手冲咖啡、开个民宿、办个面包手作⋯⋯这种新的经济业态,是规划不出来的,只能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吸引他们前来。比如现在大家特别推崇的城市,大理、景德镇、万宁,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汇聚“流浪青年”或者说是文艺青年。他们没有太强的经济能力,但又琢磨说玩点什么,能捣鼓出新奇、好玩又便宜的。恰恰满足了有钱但不会玩的城市中产。

  NBD:如今,刚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常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由此产生诸多困惑,甚至有时还会被外界贴上“躺平”的标签。对于这种现象,您怎么看呢?

  何帆:从人的全生命周期来看,成年以后的阶段分为青年、中年、老年。现在的情况是,两头的时间变长,中间的时间变短。原来我们大概是18岁上大学,22岁毕业后找工作,就算自立了。现在你会看到22岁到30岁之间多出来一个阶段,叫做“人生实习期”。他要去不断试错,找到后面稳定的发展在哪,大概在30岁之后,才能明白自己到底适合什么。

  我们有时候会认为“00后”这代人在躺平,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卷”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是远远超过上一代的。他们的所谓躺平是想明白了,我不愿意按照你的方式来“卷”。他们默默为之奋斗的那些东西,只是你没看到而已。这一代对规则的公平非常敏感;他们特别在意生活质量;审美需求会比过去高一大截⋯⋯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奋斗,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成果时,会惊叹他们的行动能力如此强大、视野如此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