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两个先行先试’,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努力围绕产业需求输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高质量应用科研成果。”在2025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电机学院院长龚思怡带来了一份提案,建议要加快推进上海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

龚思怡表示,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质量和速度方面表现不佳,对产业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亟需提升。

“一是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不够紧密;二是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缓慢,新工科建设滞后;三是教学内容陈旧,对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缺乏联动机制。”龚思怡进一步分析,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也不足,企业主要从经济利益出发,对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意识不强,在研制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等环节不愿过多投入,对应用型高校的技术研发能力不信任,产教融合呈现出“校热企冷”“合而不深”等问题,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同时,龚思怡也指出,相对于研究型大学,面向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在基础设施、实验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特点和需求的精准政策扶持尚不完善,产教融合多方主体的权责划分、资金支持、法律保障等尚未做出明确界定。

对此,她提出建议: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对全市高校学科专业供给进行统筹盘整,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集中力量建设若干基础好、特色优、应用强的专业,加快布局急需紧缺专业,及时调减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

另一方面,她也建议成立产教城联合体指导委员会,统筹政府和企业资源,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协同研发等。同时支持鼓励企业通过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共享生产场地和设备材料、参与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等形式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推动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我们希望市级层面可以合理调整教育经费投入结构,适当向地方应用型高校倾斜,加大其在校园基建、实验设备购置、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希望可以制定针对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优先将那些校企合作参与度高的企业,纳入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落户重点扶持单位。”龚思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