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1 月 13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宣布了六项旨在优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的重要措施,涵盖推出 1000 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优化扩容债券通安排以及推动两地支付系统互联等关键领域。
这些政策的核心要点可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增强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推动内地债券市场开放以及便利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支付。
在这六项措施中,有三项与债券通紧密相关。其中,债券通 “南向通” 将在三个方面进行扩容优化。首先,基础设施联网下的结算时间将得到延长;其次,支持基础设施开展人民币、港币、美元、欧元等多币种债券结算;最后,合资格境内投资者范围也将扩大。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自 1 月 14 日起,结算时间将从下午 3 点 30 分延长至 4 点 30 分,这一调整使得内地投资者能够购入美元和欧元等外币债券。此外,可参与的金融机构范围也扩大至证券、保险等非银行类机构,不过合资格机构将在审批后予以公布。
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提升结算效率,拓宽投资渠道。此前,内地投资者仅能购入人民币和港元债券,且机构投资者仅限于银行。
而在债券通 “北向通” 方面,近期将启动债券通项下离岸债券回购业务,并支持 “北向通” 债券作为香港金融市场合格担保品。从 2 月 10 日起,参与 “北向通” 的国际投资者将能够利用其在岸债券作为抵押品,在香港进行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
回购交易在国际市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常与债券买卖、衍生品交易等组合操作。此次新政相当于为投资者提供了另一种非现金抵押品的选择,有助于盘活境外投资者的在岸债券持仓。
据悉,离岸回购安排的参与机构为所有已入市的债券通(北向通)投资者,包括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成员和透过香港托管行 CMU 成员开立债券通子账户的离岸投资者。合资格债券则为参与机构在债券通(北向通)下持有的债券,且不限券种。
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北向通” 的这两项措施性质相近,均允许在离岸市场使用在岸债券开展相关业务,“这进一步打通了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不仅将提升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流动性,还增加了投资者通过北向通购买在岸债券的吸引力,因为投资者不仅能够获得日常的资本回报,还可将债券作为抵押品或担保品,债券的使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过去,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下的合资格抵押品主要包括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香港特区政府债券、离岸发行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2024 年 1 月,央行和香港金管局推出 “三联通、三便利” 六项政策举措,将抵押品范围拓展至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首次在离岸市场确认了境内债券的担保品功能。
“三联通、三便利” 措施还涉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业务,参与机构也由主权类机构拓展至各类商业机构。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次出台的新政是一年前措施的具体化和延伸。
逐步放开债券通投资门槛,也是考虑到跨境投资需求的不断上涨。债券通于 2017 年开通 “北向通”,并于 2021 年启动 “南向通”。2024 年前三季度,债券通 “北向通” 日均交易量约为 439 亿元人民币,较推出时增长逾 28 倍,占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超过一半的成交额。
据民生银行金融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截至 2023 年末,共有 1124 家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覆盖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仅通过债券通 “北向通” 模式进入内地市场的境外机构就高达 882 家,占比高达 78.47%。
香港和内地还通过快速支付系统的互联来满足跨境支付需求。内地的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IBPS)与香港的转数快(FPS)计划将推出全天候(24x7)服务,届时两地居民只需输入收款方的手机号码或账户号码,即可进行即时小额跨境汇款。部分服务预计最快在今年年中推出。
然而,夏乐认为,这是一个 “小步慢走” 的过程,整体来看开放债券市场的步伐仍较为谨慎。受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目前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倾向于控制流动性。“汇率压力较大时,如果离岸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裕,会增加卖空人民币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债券通有新的举措推出,央行也会在调控离岸市场流动性方面取得平衡。”
发表评论